農作物病蟲害是影響糧食穩產增產的關鍵因素,防控農作物病蟲危害是減災保豐收的關鍵舉措。2021年小麥條銹病、赤霉病、水稻“兩遷”害蟲、草地貪夜蛾、粘蟲、玉米螟等重大病蟲害呈重發態勢,直接威脅糧食生產可靠。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,“十四五”開局,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開啟,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,再奪糧食豐收意義重大。今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呈偏重發生態勢,防控任務艱巨。為組織做好防控工作,更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,實現“蟲口奪糧”保豐收目標,1月26日,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了《2021年“蟲口奪糧”保豐收行動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方案》),對相關工作作了安排部署。
《方案》表示,據農作物病蟲測報網監測和專家會商分析,2021年小麥、水稻、玉米等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害呈重發態勢,預計發生面積21億畝次,同比增加14%,對70%以上的產區構成風險,需及時采取有效防控措施,努力減少災害損失。 《方案》明確了行動目標:確保水稻、小麥、玉米、馬鈴薯重大病蟲害總體危害損失控制在5%以內,跨區域遷飛性、流行性重大病蟲害關鍵源頭區和重發區防治處置率達到,水稻、小麥、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3%以上,綠色防控產品和技術加快推廣,農藥減量化持續推進。
《方案》提出了以下重點任務:
(一)打好小麥“兩病一蟲”防控突擊戰。條銹?。何髂?、漢水流域、黃淮南部等病害越冬區,重點落實早春“打點保面”預防措施,減少當地危害程度,壓低菌源基數,降低向黃淮海主產麥區傳播擴散風險;黃淮海主產麥區加強監測預警,一旦發生,及時組織統防統治、應急防治,治早、治小,嚴防大面積流行成災。赤霉?。洪L江流域、江淮、黃淮南部常發區,堅持“主動出擊、見花打藥”不動搖,抓住抽穗揚花期關鍵時期,全面落實預防控制措施;黃淮中北部、華北等常年小麥赤霉病偶發麥區,堅持“立足預防、適時用藥”不放松,一旦抽穗揚花期遇連陰雨等適宜病害流行的天氣,立即組織噴施“保險藥”,嚴防病害發生流行。蚜蟲:在防治小麥條銹病、赤霉病等兼治壓基數基礎上,黃淮海等重點發生區突出抓好穗期蚜蟲防治,嚴防暴發成災。
(二)打好水稻“兩蟲兩病”防控攻堅戰。水稻“兩遷”害蟲(稻飛虱、稻縱卷葉螟):實施大區聯合監測、分區協同治理,華南、西南、江南境外蟲源遷入主降區,防治指標從嚴,降低當地危害,減少北遷蟲源;江南、長江流域、江淮單雙季稻混栽區和單季稻區,稻飛虱重點是“壓前控后”、嚴防后期突發成災,稻縱卷葉螟嚴格達標防治、重點保護功能葉(上三葉)。稻瘟?。耗戏角鹆晟絽^、沿江沿淮和東北常發區狠抓葉瘟初發階段和破口抽穗期預防,嚴防大面積流行。紋枯?。和怀鏊痉痔Y期和拔節期防控,遏制擴展危害。
(三)打好玉米草地貪夜蛾防控阻擊戰。草地貪夜蛾:進一步強化“三區”聯防和“四帶”布控,層層阻截誘殺遷飛成蟲,治早、治小全面撲殺幼蟲。西南華南周年繁殖區重點撲殺境外遷入蟲源,控制當地危害損失,延緩北遷時間,減少遷出蟲源數量;江南江淮遷飛過渡區重點撲殺遷入蟲源,壓低過境蟲源基數;黃淮海及北方重點防范區加強監測預警,科學用藥防控,保障生產可靠。粘蟲:加強監測預警,突出抓好東北、西北和黃淮海等玉米產區高密度點片集中統一防治,嚴防局部暴發成災危害。草地螟:重點加強內蒙古大部、山西和河北北部、東北西部成蟲監測,做好成蟲誘殺和幼蟲集中撲殺,嚴防農田大面積危害。
此外,加強境內蝗蟲隱患排查,在采取生物防治、生態控制等綠色防控措施基礎上,突出抓好高密度點片應急防治;沙漠蝗等境外蝗蟲繼續加強西藏、云南、新疆等邊境地區監測,一旦發現遷入,迅速撲滅,確保不成災危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