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翻地過于精細
在定植之前進行翻地施肥,可打破犁底層,疏松土壤。而隨著機械化程度提高,不少菜農過度依賴機械翻耕,并且有的菜農使用旋耕機翻耕多次,經過翻耕的土壤雖然看上去松軟,但由于把大量的多孔結構的構造打破,使大量細小顆粒分散在土壤中,澆水之后這些顆粒隨水沉積,更容易形成犁底層。而且由于一些較大的團粒結構被破壞,土壤的氣體交換能力變得更差,更加不利于根系的生長。
2、生土施肥過少
新建棚室由于把結構好、肥力高的土壤用于筑墻,用于栽培的土壤換成了生土,生土團粒結構極少,耕性差,需要繼續依靠增施腐熟的農家肥或有機肥來快速熟化土壤,以提高土壤的氣體交換能力。而如果新建棚室施肥量過少,特別是有機肥用量不足時,土壤結構得不到大的改善,氣體的交換能力自然也不強,所以新建棚室生土栽培更容易出現根系生長不良引起的生理性問題。
3、不注重劃鋤
一些有機質含量少的土壤,容易出現板結的情況,特別是用于澆水的種植行,當植株封壟以后,在光照弱、氮素高時,會在地表出現大量的青苔,青苔生長不只需要氧氣,它們布滿地面以后阻斷了土壤氣體的交換。而劃鋤就是打破板結,減少青苔產生,提高土壤氣體交換效果的重要措施。特別是對于比較黏重的土壤來說,勤劃鋤可以快速恢復植株長勢。
4、全地膜覆蓋
地膜全棚覆蓋是一個老話題,我們不提倡地膜全棚貼地覆蓋就是因為它對土壤氣體交換影響巨大。在高溫季節,地膜全棚貼地覆蓋會造成土溫過高,加上透氣不良嚴重影響作物根系生長,如8月份左右拱棚種植,若采取這樣的覆蓋措施,多發生長勢弱、葉片黃化的不良情況。
在冬季低溫季節,全棚覆蓋地膜雖然有較好的保溫降濕效果,但根系生長需要的氧氣量不足,同時土壤微生物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也不能及時排到空氣中,大量的二氧化碳存在于土壤中,不只根系生長受到阻抑,也造成了碳源的浪費。
很好不要全棚覆蓋地膜,每畝定期滴灌嘉美紅利1袋+嘉美腦白金1袋,打破辦結,調理土壤,生根促花芽效果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