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果將農藥比作子彈,那么植保機械就好比一桿槍。子彈再先進,若槍械不好,也難以達到理想效果?!鞭r業自走式植保機械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、山東永佳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煜林形象比喻道,“我國農藥發展已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,而新型植保機械的發展卻剛剛起步??刂撇∠x害發生,不只要用綠色低毒低殘留的農藥,而且要用高效精準的植保機械代替落后的施藥設備,才能實現統防統治、綠色防治,藥和械缺一不可?!?
植保機械是全程機械化短板
《農業機械化促進法》實施以來,我國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持續快速發展,開創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的“黃金十年”。但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相比,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仍存在諸多短板。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拉動下,我國農機化水平已達63%。但我國植保機械化水平明顯滯后,并已成為導致農藥用量過高、有效利用率偏低、農產質量量可靠危機、農殘超標嚴重、對外貿易受阻以及環境污染加劇等系列問題的重要成因,嚴重阻礙和制約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。
隨著《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》年限的迫近,我國農產品農藥殘留是歐美發達的數倍,甚至數十倍,同時我國農藥有效利用率只為36%左右,流失量高達60%~70%。絕大多數農民依然習慣于大容量、粗霧滴噴灑農藥,既造成了農藥浪費又污染環境 當前,我國植保機械總量可觀,但結構性矛盾突出,目前 各類植保機械社會保有量約1.1億臺,可使用的約6200萬臺套。其中,背負式手動(電動)噴霧器約5800萬臺,占93.5%;噴桿噴霧機約60萬臺,只占1%。國產植保機械雖有20多個品種、80多個型號,但是結構簡單,功能相似,多為背負式噴霧機,效率低、勞動強度大,普遍存在‘一個噴頭打天下’的現象,缺少專門化、系列化植保機械,不能滿足不同作物,不同病蟲害的防治需求。
新型植保機械推廣歷經坎坷
壓力的反面就是機遇!到2020年,要立竿見影降低農藥使用量,最直接有效的辦法,就是淘汰落后的植保機械,發展先進的新型植保機械,以提高農藥有效利用率,實現精準施藥,達到減施增效的目的。無論是現實的迫切需求,還是縮小同發達先進植保機械的差距,這都是補足農業現代化短板的燃眉之需。預估計,到2030年中國新型植保機械社會保有量可達40萬臺,行業春天已經來臨。
然而,新設備、新技術的推廣并非一帆風順。前景是光明的,但過程是艱辛的。研發設計之初,因國內沒有配套基礎和成功模板,再加上中國地形地貌十分復雜,從設計圖紙到田間推廣經歷了很多磨難。2009年開始進行立項研究,從國外引進機型。2010年,自主研發生產的5臺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出廠,在推廣的過程中農民像看‘西洋鏡’一樣感到稀奇,甚至一些專門做植保的工作人員都沒見過。這些都造成了植保機械的推廣;
由此可見,新型植保機械發展雖然阻礙重重,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有志之士的努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