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菜移栽更有利于提高產量,從農藝發展的角度來說,采用育苗移栽方式種植油菜,能充分利用冬前有效生長期,在冬前形成較大的苗體,有利于壯苗越冬,同時能彌補大田生長期不足,達到足夠的營養生長,提高油菜產量。在前期用苗床進行育苗,可適時早播,有利于彌補全年復種作物生長期的不足,充分利用土地資源,提高復種指數,增產增收。從目前情況看,我國長江流域越冬油菜主要采用育苗移栽方式種植。移栽的主要優勢在于種植質量高、畝產較多。
一、播栽前準備
(一)品種選擇。各地應在適合當地生態條件、種植制度并且綜合性狀優良的主推品種中選擇具有抗倒伏、抗裂角、抗病、株型緊湊等適合機械化作業特性的油菜品種。對于直播油菜,盡可能選擇耐遲播,春天早發能力強的品種。三熟制地區應選擇生育期較短的油菜品種。
(二)播種育苗。采取油菜機械化移栽技術時,可以通過利用苗床,做到適時早種。在苗床期和移栽后一段時間內充分利用有利的生長季節,達到足夠的營養生長,避免因過晚播種造成生長不足的缺陷。苗床應做到精細及時的間苗、施肥、治蟲、排灌等管理措施,有利于培育壯苗。在移栽前取苗時,還可以選擇壯苗,除掉病弱苗,得到整齊一致的、合乎要求的好苗。移栽時采取均勻的行株距,保證一定的密度,均有利于增產。此外,育苗移栽能緩和緊張的農事季節,有充分時間進行稻田的排水、整地,保證移栽質量。建議移栽前25-35天播種。
二、機械化大田處理質量要求
機械化耕整地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栽植作業質量。移栽田塊要求平整,田面整潔、細而不爛,碎土層大于8cm,碎土率大于90%。綜合土壤的地力、茬口等因素,可結合旋耕埋茬作業,施用適量有機肥和無機肥,進行適度病蟲草害的防治后即可移栽。
主要技術要點:1、翻耕:耕深22~25厘米,深淺一致,翻垡良好,地表植物殘株、肥料覆蓋嚴密,無漏耕、重耕。2、旋耕:耕深10~15厘米,碎土一次成型。3、開溝:一般分為圍溝、廂溝和腰溝。圍溝深淺為300~400 毫米、寬度為 200~300毫米;廂溝和腰溝深淺為200~300 毫米、寬度為 150~250毫米。
目前安??h主要采用的油菜生產方法是:機械化開溝板田移栽。對冬閑田開溝覆土和開排水溝作業,集挖溝碎土、拋土、覆蓋一次完成。開溝規范:畦寬1.2~1.5米為宜,畦面覆土平整、土地細碎( 大土塊5cm,溝直、底平、壁平。左右兩側各拋50cm寬的碎泥土。這樣形成的板田,既可保墑水分,又可排水排澇,利于油菜生長)。
三、把握移栽密度和移栽時機
在目前栽培水平下,油菜高產栽培的密度以8000株左右為宜。密度過低雖能促進個體生長,但影響群體產量,不利于奪取高產;密度過高則個體、群體質量均較差,更不能獲得高產。根據農藝經驗,行距40cm,株距20cm,有利于植株健壯生長,便于田間施肥、治蟲等管理。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表明:10月中下旬移栽的雜交油菜,由于當時土溫較高,發根較快,新生根多為冬前生長打下良好基礎;11月以后栽的油菜,上述各項指標顯著降低。當然,油菜移栽的時間可以隨各地氣候差異有所區別,但一般為10月20日至11月10日,最遲不超過11月15日。
四、田間管理
施肥:根據各地土壤情況及對油菜幼苗的長勢,合理追肥,保證油菜苗數。直播油菜一般在間苗后施苗肥,定苗后施第二次追肥;移栽油菜一次追肥在幼苗成活時施,第二次在植株長成3片至5片新葉時施。
植保:芽前除草。油菜田除草應注重播前及播后各時期的操作環節,即播(移栽)前殺滅前期老草,這是油菜田除草的基礎;播種(移栽)后1-2天雜草出土前,使用相應的除草劑封閉土壤,有利于藥膜的展開,阻止雜草種子的萌發。
五、 機械收獲
(一)收割前機具準備。聯合收割機作業前,需對割臺主割刀位置、撥禾輪位置和轉速、脫粒滾筒轉速、清選風量、清選篩等部件和部位適當調整。為了盡可能減少農民的投資規模,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機裝備條件,我們可以在現有的水稻聯合收割機上(一般選用當地有名口碑,如:4LZ-1.8龍舟或湖洲星光等口碑聯合收割機)進行改裝,割臺收割幅為1.8---2米為宜.。改裝后割臺除了橫向割刀外,還加了一排縱向割刀,從而將收割部分與大田作物割開,避免了行間、株間及分枝間相互纏繞造成落粒損失。同時在內部結構要更換凹型篩網,要適當將清選風扇的風速調低,避免吹走籽粒,脫粒滾筒與凹板篩間隙要適當調小,使秸稈粉碎較細,更有利于還田,同時使分離出來的菜籽潔凈度較高,落籽、漏籽減少。
(二)收獲時機選擇。油菜具有無限開花結角的習性,植株各部位的角果成熟極不一致。機械收獲過早,青籽粒易被軋碎或裹在角果殼內脫不下來,隨碎秸桿落入田內造成較大損失;收獲過遲,大部分角果已枯熟易炸角落粒,損失也較大。油菜成熟前經角果催熟,能促進角果皮和莖桿內的光合生物迅速向籽粒轉移,不但油菜角果成熟一致,產量不受影響,而且莖桿內含水量減少,機械收割濕度降低,有利于籽粒從秸桿中分離出來。一般要求收割時90%角果顏色呈枇杷黃,85%籽粒顏色轉黑時開始及時收割。只要其與機械收獲技術相配套,機收損失率由原來15%~20%降低到5%左右。使用藥劑對油菜角果催熟時以40%的乙烯利催熟效果較好,且對油菜籽質量無殘留污染,該藥劑的 噴要時間為機械收獲前5~7天,每畝適宜用藥量為300~350ml,兌水量應不少于50kg。
(三)作業質量要求。聯合收割作業質量應符合總損失率≤8%、含雜率≤6%的要求,割茬高度應根據農戶要求在10-30cm;分段收獲作業質量應符總損失率≤6.5%、含雜率≤5%、破碎率≤0.5%等要求。
六、收后菜籽處理與保存
聯合收獲后的油菜籽含水率高,極易發生霉變,應采用烘干機及時烘干,沒有條件的地區應及時晾曬,以防霉變。分段收獲的菜籽含水率普遍比聯合收獲的低,對于田間晾曬充分菜籽含水率低于10%的,可以不再烘干和晾曬,否則應及時烘干或晾曬。
通過推進農機與農藝融合,重點圍繞油菜機械化生產薄弱環節,強化技術指導和培訓,引導油菜生產向機械化、輕簡化、集成化、標準化和規?;姆较蚣涌彀l展,全面提升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水平,使油菜產業達到穩產高產。